為了打造更加環(huán)保的電子設備,研究人員們設想了一種可以完全回收的“電子皮膚”。而且即便被撕裂,e-skin也能夠自我修復。據(jù)發(fā)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所述,該設備本質(zhì)上是一片裝有傳感器的薄膜,能夠測量壓力、溫度、濕度、以及氣流。該薄膜由是三種現(xiàn)已商用的化合物、以及納米銀顆;旌隙伞
如果給“電子皮膚”劃了一刀,兩側流出的化學物質(zhì)即可自行“恢復如初”。即便表面破損,也可以將薄膜丟進溶液中,讓材料重新“液化植皮”。有朝一日,這項技術或被用于假體、機器人、或智能織物上。
實際上,全球有許多實驗室都在開發(fā)電子皮膚。比如一支歐洲研究團隊就開發(fā)出了一種允許用戶通過磁鐵來操縱(而不接觸物體)的方案。此外,日本也有一項將智能襯衫變?yōu)殡娮佑螒蜻\動控制器的技術。
圖1:完全可回收的可塑性電子皮膚
不過最新研究成果的特殊之處,就是它可以回收再利用:以美國為例,僅在2014年,該國就創(chuàng)造了160億磅(近726萬噸)的電子廢棄物,而所有這些電路板、晶體管、硬盤,都含有必須妥善處理的有毒化學物質(zhì)。
圖2:薄膜純度和導電特性
研究合著者、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肖建亮表示:這種特殊的設備不會產(chǎn)生任何廢棄物,我們想讓釘子產(chǎn)品變得更加環(huán)保。
圖3:左上為循環(huán)回收過程示意圖
即便“電子皮膚”嚴重受損,也可以通過“循環(huán)解決方案”來回收利用:溶液可以將基質(zhì)分解為小分子,讓納米銀離子沉入底部,然后所有材料都可以被重新利用來制造另一片功能性電子皮膚。在140℉(60℃)的情況下,完整回收耗時30分鐘左右;如果在室溫下,則需要10小時。相比之下,材料“自愈”的速度要快很多 —— 室溫下不到半小時,60℃下只需幾分鐘。
圖4:上部為電子皮膚設計示意圖
這種電子皮膚并非十全十美,它雖然柔軟,但不像人類皮膚那樣富有彈性。教授表示,他和同事們正在努力提升設備的可擴展性,以便更輕松地運用到假肢或機器人的制造嵌入。
不過最讓他們激動的,還是這項研究的環(huán)保特性:“我們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環(huán)保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為了自己和下一代,都必須確保自然安全”。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AFM:天然皮膚啟發(fā)的多功能柔韌皮革基電子皮膚 2025-05-27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福大楊黃浩教授/張進教授、福醫(yī)大附一醫(yī)院吳巧藝主任醫(yī)師 AFM:氧化應激驅(qū)動的多模態(tài)抗菌電子皮膚貼片用于慢性傷口實時監(jiān)測與治療 2025-02-24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jiān)測的應用 2025-05-28
- 合工大殷俊教授課題組 AFM:具有可見光激活的自愈型可再生水性聚氨酯應變傳感器 2025-05-13
- 韓國KAIST應鄔彬、寧波材料所朱錦 Macromolecules:紅海星啟發(fā)的水下自愈材料突破 2025-04-29
- 天津大學潘莉教授團隊 CEJ:具有雙晶網(wǎng)絡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 - 高性能彈性體及HDPE/iPP共混物的升級回收 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