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刊發(fā)華中科技大學吳豪團隊等在柔性電子領域的新成果,題為“A reusable hydrogel biosensor array with electrically responsive hydrogel interfaces for non-invasive locating of perforating arteries” (電場響應型可重復使用水凝膠生物傳感陣列用于無創(chuàng)穿支血管定位),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楊淦光、仇裕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吳豪教授為通訊作者, 尹周平教授與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劉玉田醫(yī)生為共同通訊作者
在醫(yī)療健康監(jiān)測應用領域中,傳統(tǒng)商用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要由剛性模塊組成,柔性差,粘性低,難以與皮膚緊密集成,并易受運動偽影影響,導致采集的信號保真度嚴重降低。近年來,柔性電子系統(tǒng)由于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展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可拉伸性、力學適應性,可與皮膚保型貼附,并通過集成硅基芯片來實現(xiàn)生理信號監(jiān)測功能,在可穿戴設備、健康監(jiān)測和人機交互等領域展現(xiàn)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當前柔性電子系統(tǒng)仍面臨以下關鍵挑戰(zhàn):(1)材料與器件制造成本較高; (2)器件在長期使用后因污染或性能退化而引發(fā)交叉感染或功能失效,嚴重限制了其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推廣。因此,急需開發(fā)兼具精準性、易操作、皮膚相容性的可重復使用水凝膠電子系統(tǒng)。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吳豪團隊提出電場誘導通用策略,開發(fā)了新型電場響應性水凝膠界面層,構建了可快速分離/重組的器件/水凝膠界面,賦予柔性電子系統(tǒng)重復使用能力。同時,通過電場誘導增強水凝膠/皮膚界面的粘附性,實現(xiàn)了水凝膠電子系統(tǒng)高保真信號采集。本研究進一步將開發(fā)的柔性水凝膠生物傳感系統(tǒng),用于穿支血管定位。臨床結果表明,該水凝膠傳感器陣列能夠準確、快速地定位不同類型游離皮瓣中的穿支血管,并通過電場誘導水凝膠界面拆卸更換,實現(xiàn)柔性傳感器的重復使用。所提出的水凝膠界面設計策略不僅避免了交叉感染風險,還顯著降低了設備成本,為生物醫(yī)學領域可重復使用柔性電子器件的開發(fā)提供了新途徑。
為實現(xiàn)水凝膠傳感陣列與皮膚的共形貼附及柔性電子系統(tǒng)重復使用,本研究提出電場響應水凝膠界面調控策略。水凝膠界面層網絡主要由水凝膠微球與聚丙烯酰胺鏈構成。其頂層設計為可拆卸的器件/水凝膠界面,底層則形成無縫耦合的水凝膠/皮膚界面。水凝膠生物傳感器陣列通過數(shù)字信號處理技術計算各測量位點PPG信號的交流分量幅值,并以熱力圖形式可視化分布以實現(xiàn)穿支血管的快速定位。
圖1.可重復使用水凝膠生物傳感器陣列的設計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通用的電場誘導策略來實現(xiàn)可拆卸水凝膠界面設計。水凝膠界面層通過Fe3?-羧基配位鍵與聚丙烯酸(PAAC)修飾的柔性電路基底緊密鍵合。當施加電場誘導鐵離子還原,界面網絡發(fā)生凝膠-溶膠轉變,結合強度顯著降低117倍,實現(xiàn)水凝膠層快速拆卸,并在柔性器件上組裝新的水凝膠界面層以實現(xiàn)器件的可重復使用。該通用策略可以擴展到簡單的柔性傳感器和復雜的柔性電子系統(tǒng)的制造。
圖2.可拆卸器件/水凝膠界面設計
在電場與重力場協(xié)同誘導下,水凝膠界面層中的微球向底部富集,同時微球中的鄰苯三酚基團氧化為鄰苯醌基團,通過靜電耦合、氫鍵等物理粘附以及邁克爾加成、希夫堿反應等化學鍵合,實現(xiàn)了界面層與皮膚粘附強度的顯著增強(>7 倍),有效地促進了生物傳感器陣列與皮膚之間的無縫集成進而提高信號采集質量。
圖3.黏性增強的水凝膠/皮膚界面設計
該研究進一步證實了該水凝膠生物傳感器陣列可有效實現(xiàn)臨床病例中穿支血管精確定位。研究結果表明,該水凝膠傳感器定位準確性與金標準CT血管造影[CTA]相當,且不會產生假陽性結果,優(yōu)于臨床的手持式多普勒超聲[ADS]方法;此外,針對不同皮瓣類型,該陣列可在4分鐘內完成上/下肢皮瓣供區(qū)內單/多穿支血管定位。在臨床測試過程中,本研究通過電場處理拆卸水凝膠界面層并重新鍵合新的水凝膠界面層以實現(xiàn)生物傳感器陣列的重復利用,以降低整體醫(yī)療成本并防止交叉感染。與傳統(tǒng)技術相比,水凝膠傳感陣列具有定位精準、操作者獨立性、便攜性和無線傳輸?shù)葍?yōu)勢。成本分析進一步表明柔性電子系統(tǒng)重復使用多次后可使單次手術成本顯著下降。
圖4.可重用水凝膠傳感陣列用于臨床穿支血管定位
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2188102, 52350121, 52475018, 82201548)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STAR項目的支持。
相關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w6166
- 華南理工大學趙祖金教授團隊 Nat. Commun.:基于電場響應型空間共軛分子的易失性憶阻元件 2023-10-16
- 浙大鄭強、吳子良/南科大洪偉《Sci. Adv.》:電場驅動水凝膠可逆跳轉變形 2022-04-14
- 北京大學楊槐教授課題組在電場響應型液晶光子晶體等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7-11-10
- 山東大學王志寧教授團隊 Nano Lett.:基于MXene與TA-Fe3+協(xié)同效應的水凝膠界面工程膜用于穩(wěn)健光熱膜蒸餾脫鹽 2024-01-07
- 中山大學周建華/香港科大吳洪開/西南交大楊志祿 Nat. Commun.:功能彈性水凝膠界面涂層有效防止血管再狹窄和血栓 2021-12-25
- 上科大林柏霖教授團隊《Sci. Adv.》:一種可重復使用、無貴金屬且耐雜質的雙功能催化劑實現(xiàn)廢聚烯烴回收轉化 2023-06-26
- 陜師大唐艷麗教授團隊 AFM:具有自滅菌和可重復使用功能的陽離子共軛微孔聚合物涂層用于雙模式抗微生物 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