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其獨特的光物理性質和在有機光伏、信息防偽和生物醫(yī)學中的潛在應用,非共軛型熒光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含有大共軛結構的傳統(tǒng)有機發(fā)光材料不同,非共軛聚合物的次級熒光基團通過弱相互作用發(fā)生聚集,產生熒光發(fā)射,且熒光發(fā)射具有激發(fā)波長依賴性等特殊性質。然而,迄今為止,現有非共軛聚合物的熒光多為藍綠色,而長波長發(fā)射的報道仍然較少,特別是其熒光團微觀結構和熒光機理的探索存在極大困難。他們設想,通過在聚合物中同時引入具有吸電子性(A)和給電子性(D)的單元,可以有效強化分子間弱相互作用,促進次級熒光基團聚集和熒光發(fā)射。因此,在本工作中,他們通過馬來酰亞胺衍生物和第二單體的自由基共聚反應,合成了一系列D-A型馬來酰亞胺類非共軛熒光聚合物,成功實現了紅色熒光發(fā)射。在此過程中,結合聚合物物熒光性質和理論計算,初步闡明了馬來酰亞胺和第二單體單元間的O---O范德華力和N-H---O氫鍵作用,導致聚合物熒光紅移。相關工作對設計合成長波長非共軛熒光聚合物及探索該類熒光材料發(fā)光機理均具有重要意義(圖1)。
圖1. 通過構建D-A結構實現馬來酰亞胺類共聚合的紅色熒光發(fā)射及其可能的熒光機理
表1. 不同單體的熒光波長比較
圖4. P(DMAA-co-PMI)(a, b)和(c, d)P(NIPAM-co-MI)的激發(fā)波長依賴性和歸一化發(fā)射光譜
圖5. IRI函數揭示的P(NIPAM-co-MI)1-6中的范德華力和氫鍵作用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3c02441
- 福建師范大學林正歡教授團隊 AFM:多彩TADF型簇發(fā)光聚馬來酰亞胺 2024-04-16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Small:從彈性到剛性可調節(jié)的、可自修復的形狀記憶雙馬來酰亞胺材料 2023-11-30
- 中科院化學所張軍/田衛(wèi)國/宋廣杰《Nat. Commun.》:馬來酰亞胺陰離子聚合制備非共軛全彩熒光材料 2022-07-01
- 福州大學肖方興教授課題組《Adv. Funct. Mater.》: 非共軛聚合物作為界面電荷傳輸層加速光電催化水氧化 2022-05-16
- 北化鄧建平/趙彪團隊《ACS AMI》: 水解誘導生物基非共軛聚合物中的超長室溫磷光 2021-12-07
- 南工大殷成蓉副研究員課題組:非共軛聚合物作為高效非摻雜空穴傳輸材料應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進展 2017-06-06
- 蘭州大學鄔金才教授課題組 Angew:手性位點輔助鏈末端控制的立體專一性手性環(huán)酯交替共聚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