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wǎng)站專訪歐盟官員談中歐科研合作
2011-06-01 來源:科學網(wǎng)
歐盟委員會科研與創(chuàng)新委員莫雅·蓋根奎恩(Máire Geoghegan-Quinn)不久前出席了與科技部的在京會談,她表示對中國科研的快速發(fā)展感到震驚!爸袊牟椒ナ蔷薮蟮摹保f,“他們意識到科研創(chuàng)新是真正的關鍵,是政策方針的核心所在”。《科學》網(wǎng)站就此對蓋根奎恩進行了專訪。以下為部分專訪內容:
《科學》:最近有很多人在討論中國何時將在研究投入和輸出上超越美國。您在歐洲是否也進行過類似討論?您是否擔心(歐洲)會落后于中國?
蓋根奎恩:我不能確定是否該用“擔心”來形容,但我們確實將中國看作是一種挑戰(zhàn)。我們雙方有很多協(xié)定,但如果我們真的想在同美國保持合作的同時,也跟中國建立合作關系,我們需要以“歐盟—中國”的形式參與。
《科學》:如何實現(xiàn)讓亞洲學生和博士后更方便地前往歐洲深造,以及怎樣增加歐洲科學家在中國的機會,在這兩個問題上,您有何想法?
蓋根奎恩:歐洲的人才流動是巨大的。我在此強調,(歐盟)框架計劃是面向世界的。我曾(向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希望中國的研究項目能向歐洲開放。公平地說,我覺得他的反應是積極的。他對我們的難處和問題表示理解。因為他看到參與到框架計劃的中國科學家因此受益,他希望能確保這種合作順利地持續(xù)下去。當然,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確實想要歐洲科學家,特別是年輕科學家,在申請中國的研究項目時,能獲得同樣公開、透明的信息,萬鋼對此也表示理解。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歐盟軟物質納米技術研究動向 2017-02-21
- 歐盟研制成功生物仿生超強粘合材料 2015-11-24
- 歐盟積極研制開發(fā)創(chuàng)新型自愈合高分子材料 2015-07-13